首页 > 投融资动态 > 资讯信息 > 国家 > 正文

居民储蓄如何进入资本市场 银保监会:通过培养机构投资者实现

2020-01-13 次浏览分类:国家 信息来源:金融时报-中国金融新闻网

  银保监会日前发布的《关于推动银行业和保险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大力发展企业年金、职业年金、各类健康和养老保险业务,多渠道促进居民储蓄有效转化为资本市场长期资金。
  消息甫出,外界即关心居民储蓄如何有效转化为资本市场长期资金、是否利好资本市场等相关问题。
  “多渠道促进居民储蓄有效转化为资本市场长期资金,核心是培育资本市场包括债券市场的机构投资者,不是让储蓄资金直接进入股市。”对于外界关心的内容,银保监会办公厅主任肖远企近日在媒体通气会上作出上述回应。在他看来,我国间接融资比例较高、直接融资占比较低,中央也多次提出要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对此,可以借助机构投资者,让居民储蓄进入资本市场。
  优化融资结构促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曾刚表示,居民资金进入资本市场中间有一个“桥梁”——机构投资者,例如银行、保险、信托等机构都可以充当此任。“当前,通过资管新规推动的转型,可以更好实现银行理财转型、信托回归本源、保险资管进一步发展,通过资产端从债务类转化到权益类资产,让这些机构变成合格的机构类投资者,进入资本市场,实现融资结构的优化。”
  在上述媒体沟通会上,银保监会政策研究局一级巡视员叶燕斐解释称,过去大部分居民储蓄是以银行存款的方式进入金融市场,这就形成了间接融资;未来居民储蓄可能会加大对理财、信托、保险等其他金融产品的投资力度,这些资金进入金融市场就会形成直接融资,从而平衡间接融资和直接融资的占比。
  优化融资结构有助于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从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出发,金融业高质量发展的一个主要方向是优化融资结构,提高直接融资占比,最后达到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目标。”曾刚表示,原来的银行或者信托机构,虽然在负债端分流了储蓄,但在资产端却依然对接非标类、其他债务类投资,属于间接融资。这样无助于融资结构的优化,还将间接融资转化到表外的间接融资,潜藏风险比较大。他认为,今后通过理财业务使机构朝资管化转型,此举有助于培育并完善机构投资者,同时实现居民储蓄导向市场。
  缓解“散户化”发展机构投资者
  那么,国内居民储蓄的体量有多大呢?
  数据显示,2019年11月末,本外币存款余额197.55万亿元,同比增长8.2%。月末人民币存款余额192.28万亿元,同比增长8.4%,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高0.2个和0.8个百分点。
  如此大规模的资金如若能有合适渠道部分进入直接融资市场,不仅对实体经济发展大有裨益,也是居民投资的良好渠道。
  光大证券首席银行业分析师王一峰指出,间接金融体系下,从储蓄到投资的机制造成我国银行体系风险集中、投资效率不高、宏观杠杆率偏高等问题,这也是进一步发展资本市场的主要原因。目前,我国资本市场仍然呈现高度散户化的特征,羊群效应突出,市场参与主体行为趋同,市场广度和深度均显不足。
  所以,培养机构投资者、增加资本市场长期稳定资金至关重要,而对此监管层已有多次提到。
  银保监会副主席梁涛在2019中国金融学会学术年会上表示,要多措并举增加资本市场长期稳定资金来源,包括大力加强养老金第三支柱建设、拓宽保险资产管理公司投资范围、允许符合条件的银行理财资金投资股票等。
  去年年初,肖远企强调,为更好发挥保险公司机构投资者作用,维护上市公司和资本市场稳定健康发展,银保监会鼓励保险公司使用长久期账户资金,增持优质上市公司股票和债券,拓宽专项产品投资范围,加大专项产品落地力度。
  肖远企指出,直接融资发达的欧美市场,主要是养老基金、共同基金等来配置资产。个人投资者,各具不同的风险偏好,也可以通过投资理财、债券、股票和养老基金等投入资本市场。
  不过,专家也提醒,银保监会引导鼓励机构投资者发展本质还是在资金一端做工作,资本市场本身的建设同样重要,如何更好体现价值发现,是否能提供高于债券市场的稳定回报,都是吸引投资人、储蓄者进入这个市场的核心因素。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免责声明隐私保护

联系电话:0472-5621828 13347081608
蒙ICP备 13002121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