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投融资动态 > 政策解读 > 正文

经济上半年稳中有 下半年增长更佳概率颇大

2015-07-17 次浏览分类:政策解读 信息来源:《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国家统计局15日发布的数据显示,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7.0%,二季度同比增长7.0%,二季度环比增长1.7%,经济呈现缓中趋稳、稳中有好的态势。有关人士分析认为,在我国积极的政策效应下,下半年经济将延续上半年的走势,并很有可能好于上半年,从而为“十二五”收官划上圆满句号,为“十三五”良好开局奠定基础。
    ——上半年GDP增长7.0%政策效应促经济稳中向好上半年
    GDP同比增长7%的速度,接近市场预期。在全球经济复苏低于预测值、国内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局势下,7%的增速得益于国内一系列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的政策措施,这些政策效应在上半年积极显现,带来经济运行诸多亮点。
    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经济增长连续两个季度保持7%的速度,企稳态势比较明显;CPI也数月在1.2%—1.5%区间波动,基本平稳;同时,就业形势好于比预期,上半年完成全年目标71.8%。
    主要指标增速自二季度呈现逐月回暖走势。在实体经济领域,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连续3个月回升,6月份回升到6.8%;在需求领域,固定资产投资5、6月当月增速连续回升,增速下滑趋势得到初步遏制,社会消费零售总额5月、6月分别比上月提高0.3和0.4个百分点,出口增速6月由负转正。
    结构继续优化。上半年第三产业占GDP比重为49.5%,比去年同期提高2.1个百分点,高于第二产业5.8个百分点,经济延续由工业主导向服务业主导转化的趋势;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继续提升,上半年贡献率达到60%,比去年同期提高5.7个百分点。
    经济增长质量有所提高。单位GDP能耗上半年同比下降5.9%,降幅比一季度扩大。
    民生继续改善。重要标志是城乡居民收入保持较快增长,上半年同比实际增长7.6%,快于GDP增速,同时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倍差比上年同期缩小0.04个百分点。
    改革红利继续释放。主要表现于系列措施有效增强了民营经济活力,上半年非公经济工业增加值增长速度为8.1%,高于规模以上工业平均增速1.8个百分点;民间投资上半年增长11.4%,占全部投资比重为65.1%。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深入人心。新产业、新业态、新产品快速成长。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在上半年仍然保持两位数增长,快于规模以上工业平均增速约5个百分点;网上零售在过去两年高增长基础上,上半年增长速度接近40%;机器人、新能源汽车、铁路机车等新产品的增长速度呈现翻倍的喜人态势。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盛来运表示,上半年经济出现的亮点和积极变化,说明在政策引领下,我国结构调整、转型升级在继续推进,经济呈现缓中趋稳、稳中向好的趋势。
    ——下半年经济走势或呈延续性GDP增长可能好于上半年
    近日,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机构均对全球经济增长预期进行下调,但对中国经济增长的预期则较为稳定。世界银行预测中国经济2015年增长7.1%,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中国经济增速为6.8%,与4月份预测值一致,评级机构穆迪认为中国今年实际GDP增长率约为7.0%。盛来运表示,我国经济下半年延续上半年缓中向好走势的可能性较大,并且下半年经济增长好于上半年也可能是大概率事件。
    从我国经济基本面来看,我国经济具备保持中高速增长的潜力,加之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与多领域的融合从而衍生出新动力,我国经济增长的支撑力将得以增强。同时,我国经济调整时间已经持续近5年时间,从近三年的季度变化来看,波动空间越来越窄,增速在向潜在生产率收敛,经济稳定性正在提高。因此,我国经济在下半年延续缓中趋稳、稳中有好走势的可能性颇大。
    与此同时,下半年,诸多改革红利还将牵动经济走稳向好,一些继续释放的政策效应会助力经济局势好于前期。
    海关总署新闻发言人黄颂平谈到,在简政放权、外贸稳增长、“一带一路”战略、成立自由贸易试验区,中国制造2025、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大众创业和万众创新、促进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等改革措施的推动下,预计下半年,我国对外贸易进出口总体情况较上半年要好,出口情况将有所回升。
    在消费动力较为稳健的基础上,下半年投资仍将继续发挥稳增长的关键作用,尤其是上半年的投资计划项目会在下半年发挥明显效力。评级机构穆迪中国地区主管史季表示,基建类支出将成为中国实现持续经济增长目标的关键。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所教授曾刚表示,下半年与三大战略相关的基建投资会逐步发力,经济在下半年或将回升,未来货币政策进一步宽松可期。
    日前,发展改革委在七大类重大工程包的基础上已经谋划推出四个新的重大工程包,其中轨道交通和现代物流两个重大工程包已经确定。同时,房地产在二季度已经回暖的态势下,下半年的行业带动效应会增大。穆迪投资者服务公司预计未来12个月,全国房地产销售额同比将温和增长约5%。
    从一些具有代表意义的先行指标也可见,市场对于经济走势的预期较为稳定。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连续4个月在临界值以上;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目前在53%、54%的扩张区间运行。
    ——把准脉搏为“十二五”收官积蓄长跑力量布局“十三五”
    2015年是落实“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十三五”规划建议的编制之年。在准确把握今年经济脉搏基础上编制的未来五年发展规划,将是布局经济中长期持久发展的蓝图。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刘树成谈到,2015年经济增速有望完成阶段性探底过程,“十三五”时期有可能进入新常态下的新一轮周期。“十三五”规划的启动和实施有可能积蓄起推动我国经济增长向上的力量。例如,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三大国家战略的进一步布局和实施,将会释放需求面和供给面的巨大潜力。
    业内观点认为,“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增长仍将在合理区间的上下限内正常波动,这一区间值大概为6.5%—7%左右。这一时期应结合经济走势,把握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点,更好地实现稳增长与转方式、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的有机结合。
    国家统计局副局长许宪春表示,对于未来经济增长的努力方向,首先要努力扩大消费需求,进一步提高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同时,充分发挥投资在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城乡协调发展、产业结构优化、民生改善方面的重要作用。而面对出口需求的双重挤压,要巩固好我国长期努力取得的国际市场份额,使出口在稳定经济增长,解决就业问题方面继续发挥重要作用。
    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学术委员会秘书长张燕生谈到,我国在“十三五”时期,稳定地走向新常态必须把握三大关键点:一是把握发展实体经济这一坚实基础;二是把握扩大内需这一战略支点;三是把握“一带一路”蕴含的全球商机。
    实现多重目标的有机结合,改革依然要持续推进。综合业内专家建议,“十三五”时期改革要立足于推动创新、提升产业水平、提高人力资本红利、强化开放型经济水平、促进要素流动、建立更为匹配和完善的金融财税制度等领域。正如刘树成所言,要在“十三五”时期营造更为良好的宏观经济运行环境,凝聚起对我国经济增长具有中长期持久推动的力量。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免责声明隐私保护

联系电话:0472-5621828 13347081608
蒙ICP备 13002121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