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深化“互联网+ 先进制造业”发展工业互联网 实施意见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发展工业互联网的指导意见》,促进我区互联网与制造业融合,加快工业互联网发展,推动自治区制造业转型升级,制定以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自治区党委、政府决策部署,坚持新发展理念,聚焦制造业转型升级,围绕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发展,着力构建网络、平台、安全三大功能体系,加速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培育龙头企业,壮大产业规模,增强工业互联网产业供给能力,强化安全保障,加快互联网行业应用,构建以工业互联网为重要载体的先进制造业发展格局,带动和促进相关产业发展,为加快建立现代化经济体系,推进自治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二、发展目标
  到2020年,初步建成低时延、高可靠、广覆盖的工业互联网网络基础设施,标识解析得到初步推广应用;培育形成1-2个综合性工业互联网平台、5-10个行业(区域)工业互联网平台、50个企业级互联网平台和实现万家企业登云;工业互联网安全保障体系初步建成;全区两化融合发展水平明显提升。
  到2025年,覆盖各地区、各行业的工业互联网网络基础设施基本建成,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得到规模化应用,形成一批技术先进、引领行业发展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安全保障水平全面提升,基本构建与我区工业发展相适应的工业互联网生态体系,全区两化融合发展水平达到或超过全国平均水平。
  三、重点任务
  (一)完善网络基础建设
  1.加快基础网络建设。深入推进“宽带内蒙古”建设,加快建设高速、移动、安全、泛在的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加速普及光纤宽带网络,加快全区宽带骨干网网速提升和结构优化,大幅增加网间互联带宽,提升互联互通质量。加大无线电频谱等关键资源保障力度。进一步推进4G网络广泛覆盖,适时启动5G商用网络建设。持续开展提速降费行动。加快中小企业专线建设,提升中小企业终端接入能力。到2020年,实现光纤、宽带4G网络城乡基本全覆盖,开展5G网络应用试点示范。城市、乡村企业宽带接入能力分别达到50Mbps和12Mbps,网间互联互通延时缩短25%,中小企业专线接入率提高5个百分点,接入带宽提高30%,资费下降50%。
  2.深化企业内外网建设。推动工业企业内外网改造和配套能力建设,构建新型工业互联网网络体系。支持以互联网IPv6、工业无源光网络(PON)、工业无线等技术改造企业内外网。加快面向工业互联网的软件定义网络(SDN)、网络功能虚拟化(NFV)等新型网络技术研究和部署,支撑海量企业用户隔离和工业云平台数据汇聚,满足工业互联网端到端应用的网络需要。在重点领域、重点地区率先推广窄带物联网(NB-IoT)、LTE增强、5G等新型无线通信技术应用,支持海量智能产品无线接入。到2020年,基本完成支撑工业互联网发展的下一代互联网升级改造和配套管理能力建设,在包头、呼和浩特、鄂尔多斯以及装备制造、能源等重点行业实现窄带互联网(NB-IoT)、软件定义网络(SDN)、网络功能虚拟化(NFV)等新型网络技术应用。完成100个企业内外网示范项目。
  3.开展标识解析应用。积极争取国家在我区布局建设各级标识解析节点、各类公共解析节点和基础功能平台。在重点地区、重点园区、重点行业开展标识解析应用试点,探索利用标识实现供应链系统和企业生产系统间精准对接,以及跨地区、跨行业、跨企业的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到2020年,建成自治区级公共标识解析节点,包头、呼和浩特、鄂尔多斯建设盟市级公共标识解析节点,大中型企业开展应用,全区标识注册量达到10万个。
  (二)构建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
  4.大力发展企业级平台。支持大中型骨干企业建设企业级平台,整合企业内部资源,实现生产与管理资源优化、数据集成共享。鼓励企业将信息基础架构和应用系统向云端迁移,培育企业内部全流程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新模式,提升关键环节业务信息集成和辅助决策水平。鼓励行业龙头企业基于企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和工业大数据,开展大数据建模分析、通用应用支撑能力建设,支撑企业生产运营优化和工业APP开发。推动企业内部平台开放资源和能力,促进上下游间协同研发、制造、供应、销售,实现客户服务、电子商务、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形成全产业链资源有效组织的协同发展体系。到2020年,在自治区工业百强企业中培育40个企业级平台,从生产性服务企业中培育10个企业级平台。
  5.积极培育行业(区域)级平台。支持区内外IT企业、互联网企业及优势产业龙头企业围绕能源、化工、冶金、建材、装备制造、农畜产品加工等构建面向行业的工业互联网平台,提供研发设计工具、虚拟仿真工具、管理系统软件、数据分析等共享服务。引导建设面向行业企业的统一资源共享平台,实时共享资源信息,推广能源工业智能化、原材料工业集约化、装备制造业协同化、消费品工业精准化。鼓励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重点工业园区建设特色化、专业化、市场化区域工业互联网平台,为企业和用户提供研发设计、检验检测、商贸物流、供应链金融等公共服务。支持行业(区域)级工业互联网平台部署云化IT资源,将工业技术、工艺知识和制造方法固化和软件化,围绕多场景共性应用需求,聚力开发专用APP,为行业(区域)企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提供支撑。到2020年,培育5-10个行业(区域)具有区域带动和辐射能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集聚3000家企业开展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协同化升级改造。
  6.努力打造综合性平台。支持区内外知名工业互联网企业在我区建设综合性工业互联网平台,强化平台企业、制造企业、电信运营企业、信息技术企业、第三方开发者的跨界合作,以平台汇聚资源,共同优化研发设计、生产制造、运营管理等资源配置效率,提供基于云的端到端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整体解决方案。支持基础电信企业、大型互联网企业联合区内大中型企业,共建资源开放、数据共享的工业互联网综合服务平台,开发基于工业技术、经验、知识的专业软件库、应用模型库、专家知识库和工业微服务,推进工业数据流转、资源汇聚共享、业务资源管理、产业运行监测等服务拓展。鼓励不同层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对接合作、成果分享,支持行业(区域)平台向综合性平台转化。到2020年,形成1-2个国内一流的综合性工业互联网平台,服务企业上万家,上平台企业信息化成本下降20%、企业运营效率提升15%。
  (三)加强产业支撑能力建设
  7.培育多元创新主体。支持区内工业、软件、信息化企业、科研院所组建工业互联网创新中心,提速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的首次商业化应用和推广。利用我区大数据、云计算等资源优势,整合汇聚自治区科研院所、高校、企业创新资源,成立工业互联网创新联盟,支持建设院士工作站和引进专业院校和科研机构,结合我区特色优势产业开展产学研协同创新,加快成果转化。鼓励制造企业与知名互联网企业开展联合攻关,解决应用过程中重大共性需求和关键技术难题。到2020年,建成企业级工业互联网创新中心10个,相关科技成果转化100项,形成产值100亿元以上。
  8.推动工业互联网标准建设。开展国家标准推广应用,提升工业互联网共性技术和应用创新研究成果标准转化率,建设我区优势特色产业标准,构建自治区地方标准体系。支持区内产业联盟及企业参与工业互联网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制修订,不断提升我区标准化水平。到2020年,培育企业标准5个-10个、自治区和行业标准3-5个,推动我区优势特色标准升级为国家标准。
  9.提升产品与解决方案供给能力。鼓励行业骨干企业与电信运营商、互联网企业合作,开展高端软硬件产品及整体解决方案研究。培育一批提供工业互联网集成方案、咨询服务、数据服务的服务商,推进关键软硬件产品与工业互联网平台的集成创新,形成一批行业领先的工业互联网一体化解决方案。支持区内工业企业与软件企业加强合作,围绕特定行业业务需求,加大行业性、专门性设计工具、仿真测试等工业软件和工业APP的开发和产业化。加快推进各行业共性技术知识库、模型库、数据库的构建,形成完善的行业知识体系,实现先进制造技术、知识、能力的软件化应用和平台化共享。到2020年,规模以上本地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增长30%,培育2-3个国内一流、行业领先的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培育1000个工业APP。
  (四)加快推进工业互联网应用
  10.开展大型企业工业互联网创新应用。围绕装备接入、数据采集、网络连接和调度管理等重点环节,推动企业各层级设备互联、数据集成、全面感知。依托工业互联网形成基于数据分析与反馈的工艺和流程优化、设备维护管理、事故风险预警能力。推动企业研发设计、客户关系管理、供应链管理、营销服务等系统的集成,发展智能化生产、网络化协同、个性化定制、服务化延伸等新模式。推动企业平台间多专业协同和跨平台协作,建设基于互联网的创业孵化、合作创新、协同研发、网络众包和投融资的全产业生态。到2020年,自治区大型企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普及率达到70%,两化融合发展水平指数达到60。
  11.加快中小企业工业互联网应用普及。推广标准化、模块化的低成本工业互联网设备和系统在中小企业中部署应用。引导中小企业开放专业知识、设计创意,加快推进各行业共性技术知识库、模型库、数据库的建设,形成完善的行业知识体系,实现先进制造技术、知识、能力、设备和服务的软件化应用和平台化共享。推动中小企业资源与工业互联网平台、电子商务平台开放共享,实现制造能力、备件、后勤保障、库存等资源的在线发布和交易,打破企业界限,共享技术、设备和服务,提升社会制造资源配置效率。到2020年,自治区中小型企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普及率达到50%,两化融合发展水平指数达到50。实现万家企业登云。
  12.推进工业电子商务发展。围绕自治区重点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电子商务平台。支持建设集订单、交易、支付于一体的大宗原材料电子商务平台,支持企业发展网络直销等营销新模式,拓展销售渠道。鼓励企业联合搭建平台或依托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开展联采联销、产业链金融等业务,降低成本,提升效率。到2020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电子商务交易额超100亿元,培育工业电子商务平台10个以上,规模以上企业应用电子商务比例达到50%。
  13.开展工业互联网产业示范基地建设。在互联网与信息技术基础较好的地区,以工业互联网平台集聚中小企业,培育一批以互联网产业带动为主要特色的示范基地。在工业基础较好的地区,培育一批以企业推动工业互联网发展为特色的示范基地。引导各地探索各具优势的工业互联网发展路径和模式。制定跨地区、跨行业协同合作机制,逐步形成各具优势、相互促进的区域发展格局。到2020年,创建1-3个互联网产业示范基地;创建3-5个工业应用互联网示范基地。
  (五)强化安全保障
  14.提升安全防护能力。建设自治区工业互联网安全监测预警和防护处置平台以及自治区工业互联网安全测试评估平台。引进区内外网络安全品牌和骨干企业,培育本土网络安全企业,开展安全能力评估和认证,支持重点行业购买网络安全产品和服务,加强国产自主可控安全产品的推广应用。到2020年,建成自治区工业互联网安全监测预警和防护处置平台以及自治区工业互联网安全测试评估平台,培育1-3家具有区域较强竞争力的工业互联网安全企业,遴选一批创新实用的网络安全试点项目实施并推广。
  15.建立数据安全保护机制。建立自治区工业互联网全产业链数据安全管理制度,明确相关主体的数据安全保护责任和具体要求,加强数据收集、存储、处理、转移、删除等环节的安全防护能力。建立自治区工业数据分级分类管理制度,形成自治区工业互联网数据流动管理机制,明确数据留存、数据泄露处理通报要求,加强自治区工业互联网数据安全监督检查。到2020年,制定完成自治区工业互联网全产业链数据安全管理制度并全面推广应用。
  16.推动安全技术手段建设。落实自治区工业互联网企业网络安全主体责任,指导企业加大安全投入,加强安全防护和监测处置技术手段建设。充分发挥国家和社会专业机构的作用,着力提升隐患排查、攻击发现、应急处置和攻击溯源能力。在装备、能源、化工等基础较好的重点领域和国防工业等安全需求迫切的领域,建设自治区工业互联网安全保障管理技术规范,开展安全产品、解决方案的试点示范和行业应用。到2020年,工业互联网安全产品和服务得到广泛推广和应用,工业互联网相关企业网络安全防护能力显著提高。
  四、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实施机制。在自治区互联网经济工作领导小组下设立工业互联网专项工作组,统筹谋划重大工作,协调任务安排,检查落实情况,促进工业互联网与自治区“中国制造2025”行动纲要协同推进。各盟市、各部门要根据国家指导意见和自治区实施意见设立工作机构,制定行动方案,明确任务措施,开展试点示范与应用推广,确保各项任务落实到位。
  (二)加大财税支持力度。在自治区重点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中设立工业互联网重点专项,支持工业网络基础设施、平台体系、融合应用、安全保障建设。鼓励有条件的盟市设立工业互联网发展专项资金。将工业互联网产业纳入自治区促进大数据发展应用若干政策的适用范围。对符合税法规定条件的企业,享受固定资产加速折旧、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软件和集成电路产业企业所得税优惠、小微企业税收优惠等政策。
  (三)创新金融服务方式。支持符合条件的工业互联网企业创业版上市,开展直接融资、发行各类企业债,支持产业链企业发行集合融资产品。引导各类资金向工业互联网领域倾斜。鼓励金融机构在依法合规、风险可控、商业可持续的前提下,创新知识产权、无形资产、数据资产等信贷产品。鼓励符合条件的产业链核心企业成立财务公司等机构,满足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融资需求。支持保险公司根据工业互联网需求开发相应保险产品,为企业降低经营过程中的风险提供保障。
  (四)强化专业人才支撑。依托国家、自治区人才工程和高层次人才引进培养计划,引进工业互联网高水平研究和高层次企业领军人才。在全区大型企业逐步普及企业首席信息官(CIO)制度。加快新兴学科布局,鼓励企业、高校、科研机构、产业集聚区合作办学、培养师资队伍、共建学科和实训基地。推广企业选题,与科研院所共同研发模式。畅通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人才流动渠道,鼓励通过双向挂职等方式,培养复合性人才。探索订单培养、现代学徒制等新模式,加速培育工业互联网技术人才和应用人才。支持各地各部门实施创新人才引领、特色产业人才聚集、经营管理人才培养和专业技术人才提升等工程。

  (五)营造良好市场环境。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放宽融合性产品和服务准入限制。对工业互联网规则体系开展系统研究,清理制约人才、资本、技术、数据等要素自由流动的制度障碍,建立部门间协同监管机制,实施包容审慎监管,充分激发各类市场主体创新活力。(来源:内蒙古工信厅)

2019年6月10日

企业名称: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联系人:
联系电话:
申领说明: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免责声明隐私保护

联系电话:0472-5621828 13347081608
蒙ICP备 13002121号-7